1

簡介

大事記

成員

設計理念

 

         淡水社區工作室是一個投身於社區建築的公益組織。它是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在社區紮根的實驗性基點之一,旨在推動社區參與自身的環境設計,以建構新的生活文化,形成社區共同體意識,並落實草根民主。
        淡水社區工作室在1993年由淡江大學建築系中的陳志梧、曾旭正、黃瑞茂三位老師及一群學生所共同組成。當時有感於淡水的生活環境在房地產炒作下快速毀壞,作為在地的專業者應該有所作為,為市鎮空間轉型創造出不同的機會;此外,他們也關心台灣的社區建築發展,協助其他地區推動社區營造工作。
        1993年在淡水鎮公所委託下,淡水社區工作室提出一整體的《淡水河河岸遊憩規劃》構想。在規劃過程中不僅與淡水在地的文化團體及社區居民共同討論市鎮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也促成鎮公所開始進行生活空間的實際改造工程(如,淡水河岸自行車道規劃設計、屎礐渡頭公廁改建案與福佑宮前廟埕與市場改建案)。
        1994年,參與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推動了淡水和嘉義新港兩地的傳統文化建築空間改造計劃,現已陸續進入細部設計中。1995年受台北市政府委託進行《首都核心區歷史保存特定區計畫》的規劃工作,藉此機會我們藉由「工作營」的舉辦嘗試推動一種都市層級的「參與式」的城市歷史保存工作,並在規劃過程中舉辦工作營,邀請市民團體提出都市空間改造的各種「行動方案」,包括實質環境改善、街區發展、都市空間演出等等;並且提出「生態的大佳臘洋」與「國家:無家者的家」參加「總統府前廣場競圖」,獲得社會極大的迴響與討論。在社區設計方面,我們也配合芝山岩地區推動「地區環境改造計畫」和「士林芝山地區人行道規劃設計」,在規劃過程中配合社區活動舉辦民眾參與式的空間體驗與規劃設計討論,獲得社區民眾之迴響。目前正進行優先方案之細部設計工作。

        1996年,除了繼續完成各設計案的細部設計工作外;主要進行「台北市百年老店(街區)等歷史建築附近地區都市設計規劃與經營管理」、「台北公會堂內部空間再運用暨準則調查研究規劃計劃」與「凱達格蘭中心設置規劃」三案,分別從都市設計之街區營造、歷史建築再使用與生態(博物館)設計等取向,進行規劃設計工作;更挑戰與擴大工作室的視野。
        淡水社區工作室一直是以「社區參與」為發展重點,期望能累積更多經驗,摸索台灣「社區建築」的可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