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音音樂的源起
為了清楚地唱出歌詞 (尤其是歌劇), 巴洛克音樂家創造出以一個旋律為主,加上明顯低音和簡單和絃的音樂型態,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主音音樂」(monophonic music). 這與文藝復興式「複音音樂」(polyphonic music) 的多旋律互相糾纏正好相反。
大、小調音樂的形成
文藝復興及以前的音樂用許多調式來構成音樂,這些調式雖然有不同的個性,但差異不大。巴洛克音樂家因著重和聲,漸漸就集中注意力於兩種對比最大的調式 ─ 大調及小調。
和聲的發展
從巴洛克時期起作曲家開始著重以和聲、而非以調式的變化來豐富音樂。此後西方音樂在和聲上有長足的進步,與東方音樂走向根本不同的路。
低音變奏
華彩的裝飾音
競奏風格
巴洛克時代盛行用一個樂團伴奏一組獨奏者的樂團編制,這種形式稱為「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 這種大樂團、小樂團交替出現的方式稱為「競奏風格」。
例如維發爾弟的「四季」大協奏曲
音樂表現
梯田式的音量 (terrace dynamics)
巴洛克音樂缺乏漸強漸弱的表現,音樂以強弱樂句交替出現,形成梯田式的音量起伏。
器樂的興起
歐洲文藝復興以前的音樂以聲樂 (合唱) 為主,到了巴洛克時期,器樂漸漸抬頭。
巴洛克時代的樂團沒有固定的編制,常常由作曲者自由創造樂隊組合,或作曲者根本不指定由演奏者自行決定。
獨奏樂器
小提琴、大提琴、木笛、雙簧管最為普遍。
長笛不常獨奏、單簧管則根本還沒有出現。
喇叭類的樂器有小號、伸縮號,全是木製,而非銅製。
鍵盤樂器以大鍵琴 (cembalo) 為主,管風琴在教會音樂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歌劇的興起
戲劇的復古
歌劇發源最重要的地方厥為佛羅倫斯,該地的文藝團體、文人多,又有貴族如麥地奇 (Medici) 家族的財務支持,故能成為藝術活動的中心。
受了文藝復興的影響,歐洲人想要讓古希臘悲劇復活,但不清楚古希臘悲劇形式,因而集體揣摹出一種歌劇。
據這群文人的想像,古希臘的戲劇應當是單旋律的歌唱,樂隊配以簡單的和絃進行。因此創造出以低音為音樂進行的根據,而以高音和絃來搭配低音的音樂結構。在記譜上就以數字低音來記載。
神劇
由於歌劇的興起,巴洛克作曲家也把歌劇應用在宗教內容上,因而有了神劇。韓德爾是最公認最成功的神劇作家,他的「彌賽亞」已成為每年聖節必演的曲目。
其他宗教音樂
有歌唱而無表演的歌劇或神劇稱為清唱劇,巴哈就有許多清唱劇作品。特別是演出耶穌受難故事的清唱劇稱為受難樂,巴哈的馬太受難樂可作為代表作。
天主教會儀式稱為彌撒,用的音樂稱為彌撒曲,是連章的經文歌。這些經文千篇一律,但不同的作家郤有不同的成就。
特別為安魂彌撒作的彌撒曲稱為安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