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930的薩克斯風

     
         因為Adrian Rollini(1903~56)的關係,20年代bass sax突然受到重視,它常作為solo的樂器或者在樂團中取代tuba成為節奏組的一員。Rollini是一家夜總會老闆,同時也是出唱片的演奏家。他克服了這個樂器的音色及技巧上的問題,繼Coleman Hawkins的tenor之後,又發展出強有力的而富節奏性的solo。然而一般的流行樂團實在無法容下這麼大聲音的樂器,Rollini被迫放棄bass sax,直到40年代、50年代Dixieland樂團的興起,bass sax才又活躍起來。

        當然,20年代的爵士樂團並不是sax音樂家唯一的舞台。例如Rudy Wiedoef啟發了一群介於流行與古典之間的音樂愛好者。Merle Johnston's Quartet(四重奏)與Clyde Doerr's Sextet(六重奏)演奏一種愉悅風格的舞曲,但始終沒有流行起來。有薩克斯風小丑之稱的Bennie Krueger可以用樂器發出「哭」、「笑」、甚至「打嗝」的聲音。Andy Sannella同時以alto sax與吉他聞名。以及Kathryn Thompson,他是一所私人的sax學校的指揮,也是1960年代以前唯一被大眾認同的女薩克斯風演奏家。總之,在這個時期薩克斯風的地位非常的不確定,可以是嚴肅的,也可以是戲謔的,是隨手可得,也是高不可攀的。儘管它受到大眾的熱烈歡迎,但顯然大家對薩克斯風的地位認定是很不同的。右圖相信喜愛棒球的人應該會很熟悉,這是紐約洋基隊(1927年冠軍)的Babe Ruth(著名的全壘打王)在吹sax,旁邊Lou Gehrig的表情對吹樂器的人來說應該很熟悉。20年代薩克斯風在流行文化的尖端,由這張照片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在這個充滿各種薩克斯風音樂的時代,這個樂器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正統的」現代作曲家的注意,雖然還是有些古板的保守者對這種華麗的樂器相當鄙夷。除了Gershwin(蓋西文)的管弦樂作品以及Maurice Ravel(拉威爾)1928年的Bolero(波麗露)之外,薩克斯風在1920年代的室內樂及交響曲作品中也開始展露頭角,例如Bela Bartok(巴爾托克)的The Wooden Prince,Aaron Copland(柯普蘭)的鋼琴協奏曲與第一號交響曲,Darius Milhaud(米堯),Percy Grainger, Paul Hindemith,以及其他許多音樂家。到了1930年,有些演奏家開始全心投入sax演奏,為古典sax 獨奏建立舞台,也為今天sax的豐富發展奠下基礎。

   
      1930年代之後,sax的地位已然確立。在早期爵士樂中把sax當作一種奇炫的工具的時代已經結束,證明了sax由足夠的音樂性而不只是一時的流行而已。薩克斯風度過了全盛時期而生存下來,同時除卻了耍寶戲謔的成分。現在,我們可以在劇院中、收音機中、球場上、以及舞廳中聽到各種sax的音樂,都是在這個時期打下的基礎。

    
       1930年代初期,薩克斯風在音樂廳中的表現進步最為顯著。有些薩克斯風演奏家開始在古典演奏上有所進展。三位古典的大師--德國的Siguard Rascher、法國的Marcel Mule、以及美國的Cecil Leeson--為alto sax的獨奏建立起傳統。各位要知道,在這之前古典sax幾乎不存在,三位大師從一片空白開始建立起古典sax的典範,確立了今天sax在古典音樂中的定位。他們在古典薩克斯風音樂的地位就如同Heifetze(海菲茲)、Horowitzes(霍洛維茲)、Rubinsteins(魯賓斯坦)一樣的重要。雖然他們並沒有那麼家喻戶曉,但他們為這個樂器贏得比以往更多的尊重。

    Marcel Mule出生於1901年(右圖上),與薩克斯風來自相同的地方:法國軍隊。1928年,他在軍衛隊中成立了第一個正式的薩克斯風四重奏,包括alto、tenor、baritone、以及他自己吹soprano。法國的音樂中一向討厭顫音(vibrato),但是Mule從古典以及歌劇的人聲得到啟發,改良了薩克斯風在音樂演奏上的技巧。1936年他脫離了軍隊的束縛,繼續演奏alto sax以及在他的Mule四重奏中吹soprano。他的演奏及錄音中展現溫暖的個人風格,為他贏得了名望,一直到1970年代他退休為止。他明亮中帶有一點金屬性的音色,已經成為法國學院裡音樂家的理想音色。有人說薩克斯風是法國的國家樂器,如果真是如此,那是因為Marcel Mule所帶來的結果。Mule與Alexander Glazunov(葛拉斯諾夫)等多位作曲家合作創作古典薩克斯風曲目,例如他首演了Glazunov的四重奏等50多首曲子。

      Cecil Lesson (1902-89) 是最早得到薩克斯風演奏學位的美國人之一(右圖中),也是美國第一個錄製古典薩克斯風唱片的樂手(1940年代在Decca 78s)。他從1926年開始成為音樂學校教師,是第一個在紐約Town Hall演出的薩克斯風手(1937)。1954年,他在西北大學開薩克斯風課程,至今仍是最頂尖的學校之一。他對奏鳴曲形式特別愛好,有許多作曲家因此作了很多這種類型的曲子給alto以及tenor。Leeson為sax作曲,也為sax保留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跟樂器,這些收藏現在保存在南達科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由Cecil Leeson首演的曲子有Paul Creston's Suite and Sonata以及其他40多首曲子。

      Sigurd Rascher1907年出生於德國(右圖下),本來是豎笛手,一直到1930年代他開始吹alto sax。他開始用泛音吹出比本來樂器音域高出一個八度的音。今天,泛音技巧已經成為演奏sax的必備技巧,而這只是他的貢獻之一。他有豐富而溫暖的音色,在全音域中有非凡的速度與可變性,很少有人能與之匹敵。納粹統治時代,薩克斯風音樂在德國難以生存,Rascher被迫到海外,最後到了美國。1939年他初次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成功的打下一片天,並且從事教職到1981年。他經常在交響樂中客座演出,第一次電視轉播sax演奏會(1940年代在BBC),並且帶領一個有名的sax四重奏和sax大重奏團。他的演奏啟發了一個學派叫「德國學校」(German School,大部分還是美國人),是相對於Marcel Mule的另一種不同風格。他首演的曲子有Goazunov的協奏曲、Jacques Ibert's Concertino da Camera、Ingolf Dahl's concerto以及其他70多首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