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韓國大眾文化心得報告

演講者:具良根

學生:徐珮琪    696260081

 

  韓國新任駐台代表具良根博士來校演講,他的中文雖然還是有濃厚的韓國腔,但本人也倒十分親切,具良根早年在台大就讀歷史研究所,對台灣十分了解,可以說是「台灣通」,並曾至學界任職多年,結識許多政、學界友人,且十分瞭解台韓文化,同時,他也感嘆目前台灣的大學設韓文系的的確不多,說道台灣如果要與韓國有所交流,建議台灣的大學應該增設韓語相關系所,為台灣學生學習韓文的最佳管道。且聊到他出了一本書,書名為韓、中、日三國觀念比較研究,例如韓國人喜歡表現、中國人個性較為含蓄、日本人性格被動,或日本人的棒球打得好,而中國人桌球打得好,韓國人足球踢的好,這跟三國人的民族特性有什麼關系?中日韓三國人無論看長相、皮膚、漢字,都幾乎難分難辨,但各自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歷史體驗、文化風土培育出不同的意識結構、行為方式、民族習慣,舉例吃關東煮就可看出他是哪一國人,因為中國人吃關東煮會把拿出來切但比較不喝湯,日本人不切料但也只喝一湯匙的湯而已,而韓國人喜歡喝湯不吃料也沒關係,他說道有次他去中國想吃關東煮,他想喝湯而店家硬不給他喝,讓他覺得文化還是有所差意而啼笑皆非。還有,關於待客方面,中國人跟韓國人一樣只要跟對方有所認識雖然不是很熟也會大方邀約來家中吃飯,但是日本人不太一樣,他們還是不會隨便請外人來家裡吃飯的。這三國家,歷史上有這麼深的一個文化的淵源,大家有一個共同點。我去日或是在韓國,當看古蹟的時候,不需要想到解釋,每一個都認得出,意思也能看明白,漢字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文化的載體。古代在交通情況,這麼落後的情況下,居然有一個共同的文字。到了資訊時代,當然文字包括文學和藝術品,包括我們現在所說的CG,這三國家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是用紙,用毛筆,水墨畫,這些東西都是共通的。最主要的是,東方人的情感和他們與自然的這種關係,各種想法和想表達的意境,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具良根跟我們閒聊時也提到歷史事件與故事,他提到韓國的反日情緒主要是源於歷史侵略問題--1910年至1945年的日韓合。1910年日韓合併後,日本旋即入侵大韓帝國,並強迫韓國人同化--使用日本姓名,更改官方宗教為神道教,禁止在學校、商業及公共場所使用韓語。191931,韓國爆發大規模反日集會,約有兩百萬人參加,鼓動韓國獨立。參加者遭到了殘酷的鎮壓,數千人死亡,數萬人致殘並被羈押,許多建築被摧毀。在韓國人看來,日本政府試圖淡化甚至否定其歷史錯誤、隱瞞真實歷史。他們認為韓國人有義務揭露日本侵略時期的負面現象,而且只有日本完全承認過去的錯誤,韓日雙方才能獲得真正的和解。自從中日甲午海戰日本軍事勝利後,日本開始鄙視厭棄中國和中國文化,一部分甚至認為中國人是劣等民族,所以具良根表示日本對中國其實著自卑感,所以當二次大戰大舉侵略中國時有著成就感。

具良根精彩的演講頓時也讓我有所啟發和感想,老師的言談當中,還是可以感覺得到,其實韓國人的急性子舉世聞名。到了韓國,你會發現韓國人最常用的口頭語是“快點快點”。韓國人甚麼都快,走路快,開車快,經濟發展快,當然蓋好的大樓有時候地基可能不夠堅實。韓國人的最大缺點是沒有耐性,考慮問題容易偏激固執。具良根的演講談話中,也是不時流露出所謂的民族性格,這讓我想起上屆的世界盃足球賽,雖然得到第四名後有很多的爭議,但是看到南韓人民在韓義兩隊爭奪進入四強的對決賽時,近70萬人聚集在市中心街道上,造成交通癱瘓,替自己的國家隊加油打氣,真的很難想像一個民族有如此強悍的團結力,令人震撼.,不過也由此可知,其民族性或許是一個會不擇手段來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