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
--經濟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
授課教師:林欽明 (研究室: 驚聲大樓T1111;電話: 2621-5656 轉 2796; 傳真: 2625-2570; 教學平台:
http://tsp.ec.tku.edu.tw/113922qp; 個人網頁: http://mail.tku.edu.tw/113922;
E-mail: 113922@mail.tku.edu.tw;Office hours: 星期一
13:00-15:00;星期三 15:00-17:00; 星期四
10:00-12:00)
II.
學分: 2
III.
教學目標與範圍:
我們將針對各類型的全球性整合,像國際貿易、跨國企業直接外人投資、短期有價證券基金的流動、科技普及和跨國界移民等,做一個清晰和全面性的探討。課程共分為四個部份。第一部分重點放在詳析反全球化運動,清楚了解其面貌和其關切的議題,並對於在全球化現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非政府組織(NGOs)的蓬勃發展以及它們如何引導全球化朝向更正面發展方面,加以分析和說明。第二部分主要是討論貿易活動和外人直接投資(FDI,指國內企業在外國建廠或擁有外國企業資產所有權)所引發各種面向的社會議題,如性別與貧窮議題。第三部分則是分別探討經濟全球化的各種面向:短期資金流動和跨界移民問題。第四部分單元討論國內和國際性組織,何處需要在制度上加以改變,以使良好的全球化影響能夠帶來更佳的效應。
IV. 授課方式: 課堂講授、討論並輔以多媒影片。
V. 課程綱要(本課程以巴格瓦蒂Bhagwati的《全球化浪潮》為主要讀本,故以下各主題的標號即代表該書的第幾章,譬如1為第一章,2為第二章,等等):
第一部分 應付反全球化問題
(第一週)
1. 反全球化:為什麼?
附加閱讀:
吉爾平,《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第十章:全球化和反對人士,頁281-312。
(第二週)
4. 非政府組織
附加閱讀:
斯蒂格利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第1章: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第二部分 全球化的人性面貌──商業和大企業
(第三週)
附加閱讀:
斯蒂格利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第2章:經濟發展的承諾。
(第四週)
6. 童工問題:數目增加抑或減少?
7. 女性:受害者或是受益者?
附加閱讀:
斯蒂格利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第3章:更公平的貿易。
(第五週)
8. 民主陷入危境?
9. 文化:深受其害或更豐富多元?
附加閱讀:
弗利曼,《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第三章:…然後,圍牆接二連三地倒塌,頁63-87。
斯蒂格利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第10章:更民主的全球化。
(第六週)
10. 工資和勞動標準岌岌可危?
附加閱讀:
Chew, Soon Beng and Rosalind Chew。2001。〈全球化對東南亞經濟市場勞資關係的影響。〉《勞資關係》,20(7),期235,11月,頁6-19。
(第七週)
11. 環境受到危害
附加閱讀:
斯蒂格利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第6章:拯救地球。
(第八週)
12. 大企業:具掠奪性或帶來利益
附加閱讀:
斯蒂格利茲,《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第7章:跨國企業功與過。
吉爾平,《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跨國公司時代,頁151-80。
第三部分 全球化的其他面向
(第九週)
13. 熱情高漲的國際金融資本主義危機
附加閱讀:
弗利曼,《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第九章:買進台灣,持有意大利,賣掉法國,頁205-40。
吉爾平,《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第五章:全球金融的脆弱性,頁119-49。
(第十週)
14. 全球人口流動問題
附加閱讀:
科特勒, 菲利浦等; 羅漢等譯。2002。〈吸引新居民。〉《科特勒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造。》第十二章(台北:商智文化),355-69。552.3 /8556-1 (TKU)
第四部分 適當監督──讓全球化運作得更好
(第十一週)
15. 適當的監督:概覽
16. 應付經濟缺陷的問題
附加閱讀:
吉爾平,《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21世紀的世界經濟》,第十一章:管理全球經濟,頁313-45。
(第十二週)
17. 更快達成社會議程
18. 轉變的速度:保持適中,不宜過快
附加閱讀:
弗利曼,《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第十八章:前有去路,頁423-59。
第五部份 結論
(第十三週)
19. 所以讓我們重新開始吧
VI.
陸、參考資料:
1.
Bhagwati, Jagdish N. 2004. In Defense of Glob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F 1359.B499 2004 (TKU) Full text--http://info.lib.tku.edu.tw/ebook/redirect.asp?bibid=599112.
2.
Jagdish
Bhagwati著;周和君譯。2007。《全球化浪潮。》台北:五南。552.1 /8543.2 (TKU)
3.
Gilpin, Robert. 2000. The Challenge of Global Capitalism: The World Econom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F 1359.G5515 (TKU)
4.
吉爾平 (Gilpin, Robert); 楊宇光,
楊炯譯。2004。《全球資本主義的挑戰
: 21世紀的世界經濟》。臺北縣新店市:桂冠圖書公司。552.1 /8435.2-1 (TKU)
5.
Friedman, Thomas L. 2000. 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6.
弗利曼 (Friedman, Thomas L); 蔡繼光,
李振昌,
霍達文譯。2000。《了解全球化:凌志汽車與橄欖樹》。臺北市 :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552.1 /8578
(TKU)
7.
Stiglitz,
Joseph E. 2006.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New York: W. W. Norton.
8.
斯蒂格利茲 (Stiglitz,
Joseph E.); 黃孝如譯。2007。《世界的另一種可能》。臺北市 : 天下遠見出版公司。552.1
/8564.21 (TKU)
9.
Basave , Jorge, et al. 2002. Globalización y alternativas incluyentes para el siglo XXI. Unam, Mexico: Insttuto de Investigacions Economicas. HF 1359.G564 2002
(TKU)
10.
Ответственные редакторы:
В. Г. Хорос, В. А. Красильщиков.
2001. Постиндустриальный мир и Россия. Москва: Эдиториал УРСС. HC 59.15.P669
2001 (TKU)
11.
Drechsel, Paul, Bettina Schmidt und
Bernhard Gölz. 2000. Kultur im Zeitalter der Globalisierung: von Identität zu Differenzen.
Frankfurt am Main: IKO-Verlag
für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HM 621.D743 2000
(TKU)
12.
Becker, Jens. 2002. Diffusion
und Globalisierung : Migration, Klimawandel und
Aids, empirische Befunde. Wiesbaden: Westdeutscher Verlag. HN 13.D54 2001 (TKU)
13.
Fernández Durán,
Ramón, et al. 2001. Globalización capitalista, luchas y resistencias.
Barcelona: Virus. HF 1359.G563 2001 (TKU)
14. D.ヘルド(David,Held), M.K.アーキブージ(Mathias,Koenig-Archibugi)編;中谷義和監譯.2004.グローバル化をどうとらえるか : ガヴァナンスの新地平.京都市:法律文化社.578 /8335.2 (TKU)
15. 谷口誠.2001.二一世紀の南北問題 : グローバル化時代の挑戦.東京都:早稻田大學出版部.552.1 /8652 (TKU)
16.
Journeyman Pictures, pres. 2008. Global Economics [videorecording]
= 全球經濟學。 4 Vols. 臺北市:百禾文化資訊公司([1].
Global resources : managment
& competition -- [2]. Global exchange : free trade
and protectionism -- [3]. Global capital market :
risks and rewards -- [4]. Economic Development : a
global challenge.) DVD HD 75.G56 2008 (TKU 非書資料)
17.
Global
citizens = 全球公民.
臺北市
: 宇勗. (v. 1. 阿布達比.新加坡 -- v. 2. 馬尼拉.深圳/珠海
-- v. 3. 東京.上海 -- v. 4. 杜拜.孟買). DVD HD 5710.7.G56 2008 (TKU)
捌、成績考核:
一 出席及參與(10%):學生在上課前必須先仔細閱讀指定資料,曠課超過兩次將會明顯影響學期成績。
二 提問與討論(30%):學生以五人為限分組,每一組針對一週的主題(從第三週至第十三週),在詳讀該週的閱讀資料之後,於上課前三天將三個討論題目上傳至教學平台,以供課堂上的討論,每一主題最多容納兩組。
三 對提問之回應(20%):負責提問的同學就課堂上的討論做書面回應,上傳至教學平台,回應必須在一個星期之內完成。
四 期末考(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