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臭氧層的功用

有大量的看不見的氣體包圍著地球。其中有由二個原子鍵結在一起形成的氧分子,還有極少量的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大部份大氣中的臭氧,不是集中在低氣層,而是集中在地球表面七至十五英哩高空的上氣層---稱之為同溫層或是臭氧層。臭氧的來源是在臭氧層中,當紫外線把雙原子的氧分子分開成兩個單原子,再分別和雙原子的氧分子結合成一個三個氧原子的臭氧。

上氣層的臭氧大部份是在陽光最強的地方,也就是在赤道上空形成。然後隨著全球氣流循環,流向南北兩極、臭氧在自然的大氣化學反應裡生成及摧毀,維持在一個動態且穩定的乎衡。單從幾個部分來看,平均說來:這少量的臭氧,幾百萬年來對陸地上的生命演化有著支持的作用。

呼吸氧氣的生命體,譬如說我們人類,在上氣層中薄薄的臭層裡是無法生存的。然而,臭氧層對地球上生命維持系統來說卻是相當關鍵的。臭氧是大氣中唯一能濾除陽光裡許多有害波長紫外線的氣體。臭氧吸收這些電磁波,並把它轉化成熱和化學能量。臭氧層被詩意地比喻成是地球的洋傘、隱形的屏障像擴散的外膜,形成「地球的氣息」功能上,好像是我們地球天然的濾光鏡。

二、臭氧層殺手CFCs

一九二0年代晚期,杜邦公司與通用汽車公司生產電冰箱的部門合作發展出一種化學藥品,當時最新推出的冰箱使用這種藥品作為熱交換劑,用來取代傳統的冰盒。這種化學冷凍劑叫作氟氯碳化物,它對人體無害、不可燃而且穩定,所有的特質都非常適合於家庭用途。

為了徹底展示氟氯碳化物的相對安全性,合成氟氯碳化物的化學家湯姆士十米吉雷作了一次表演,他從裝有氟氯碳化物澄清液體的燒瓶中吸入蒸氣,然後將蒸氣吐出吹滅蠟燭。

杜邦公司以氟氯烷(Freon)的商標名將此化合物生產上市。過不了多久,氟氯碳化物就被廣泛使用於各種用途---在家庭、汽車和商用空調設備中的冷凍劑及罐裝氣膠噴沫的泡沫整髮劑、除臭劑、家具亮光劑中,它被當作推進劑;並可用於電子工業中除去電腦電路板上的膠質、油脂和軟焊殘餘物時所用的清潔溶劑。另外還有醫學設備中的消毒劑、在高效率塑膠發泡方面的應用、以及作為發泡性苯乙烯產品的藥劑。

從製造到使用,氟氯碳化物急速擴充為數十億美元的生意。假如要選出一組能夠具體呈現化學改善了這個世界口號的化學藥品,則非氟氯碳化物莫屬。

一九七四至一九八八年之間,大氣化學家們建構了一個沒有爭議的個案論據,證明某些被廣泛使用的氟氯碳化物在較低的大氣環境雖然非常安定,但是卻會移動至較高的大氣環境中和臭氧起反應並破壞臭氧。另一組化學藥品海龍(halons)和氯仿、四氯化碳兩種有機溶劑也被證明是破壞臭氧的主要化學藥品:但目前氟氯碳化物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在大約十三年的時間裡,許多科學家致力於證明破壞臭氧的機制;而由於新用途的開發及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氟氯碳化物和其他能分解臭氧的化學藥品的市場也不斷地擴大。例如在一九七0年代能源危機發生後,工業上、商業上和家庭中合氟氯碳化物的發泡性硬隔熱板的使用量大增。

到了一九八五年,全美國新建商業建築的隔熱材料中有三分之二是發泡性硬隔熱板,新建單身住宅中則有二分之一是使用發泡性硬隔熱板,而三分之一的家庭隔熱板市場也為發泡性硬隔熱板所佔有。今天,為了符合能源效率標準的要求而生產發泡性隔熱板,結果家庭電冰箱的隔熱板中卻含有五倍於冷凍劑所含的氟氯碳化物。表一提供了全世界使用氟氯碳化物的概況。

氟氯碳化物的用途主要是以噴霧的型式呈現,它主要的市場是美國以外的地區,因為當氟氯碳化物破壞臭氧層的作用變得明顯後,美國即在一九七八年禁止使用含氟氯碳化物的噴霧產品。成長最快的是發泡性硬隔熱板和電子工業中溶劑所含氟氯碳化物的使用。氟氯碳化物總使用量的大幅成長,雖然導致含氟氯碳化物的噴霧產品被禁用,但是每個美國人所使用的會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仍是全世界最高的。歐洲和日本每個人氟氯碳化物的使用量也與美國差不了多少,大約每個人約二五%弱。

表二列出最可能破壞臭氧的幾種常用的化學藥品:三種氟氯碳化合物,兩種四氟乙烯(海龍)化合物,和兩種有機溶劑。從表一和表二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會破壞大氣臭氧的化學藥品和化學產品。

在每個人的氟氯碳化物使用量上,美國是以空調和冷凍設備所用
的冷凍劑方面用量最大;歐洲是以噴霧產品方面用量最大:日本則主要以電子工業所使用的溶劑方面用量最大。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氟氯碳化物消費率都比美國、歐洲、日本的低很多,美國每人氟氯碳化物的消費量是全球平均每人消費量的六倍之多。

目前,第三世界佔全球氟氯碳化物消費量的一六%,不過由於他們的工業基礎不斷擴大,預計其氟氯碳化物的消費量將會上升。

海龍是含有溴的化合物,是另一組在地面時很穩定但是能存在很久的化學藥品。它們與大氣中臭氧的反應性甚至比氟氯碳化物還要強。

海龍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美國陸軍所發展出來的坦克車滅火劑,現在它們被用於手提式的滅火器,以及電腦室、博物館、電信局和銀行地窖所使用的緊急滅火系統中。海龍滅火器的需求量每年以二0%到三五%約比率在成長。

破壞臭氧的化學藥品中,較不為人熟悉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然而,如表二所顯示的,它們總計佔所有破壞臭氧的化學排放量的一三%。氯仿廣泛的被當成溶劑來使用,尤其是用來清洗金屬。四氯化碳用來製造氟氯碳化物,而且也可以當溶劑使用,主要是在東歐和發展中國家。這兩種化學藥品不像海龍與氟氯碳化物一樣受目前國際條約的管制。當受管制的化學藥品使用量減少時,看守世界雜誌警告,除非這兩程化學藥品也列入管制,否則它們的使用量將會成長。

氟氯碳化物包括許多成員,其中的三種,CFC-11,CFC-l2,CFC-113較為大眾所熟知,此三者亦是臭氧層的主要破壞者。工業界習慣上以CFC-xyz或CFC-xyz來表示不同化學組成的氟氯碳化物。其中x為碳原子數目減1,y為氫原子數目加1,z表氟原子數目。例如目前工業上常用的CFC-11(CCl3F)、CFC-12(CCl2F2),以及CFC-113(CCl2FCC1F2)等。在美國這三種化合物佔了氟氯碳化物所製產品約九0%。最早發展此氟氯碳化物的杜邦公司每年大約生產佔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產量,全世界每年的產量約是目一卡億磅,杜邦於一九八八年三月宣稱將於本世紀末逐漸減少此三種危害物的生產。同樣地此三種化合物亦是蒙特婁議定書中的主角。

若在美國,CFC-11、CFC-l2僅僅被當作冷媒一途的使用情形即非常嚇人,有一億個家用冰箱,九十萬的汽車空調與十萬間的大型建築物中央空調系統都用了這三種化合物。然而,替代品是什麼呢?冷媒中主要的臭氧層破壞者CFC-l2或許可為HFC-134a取代。但化工工程師說HFC-134a在製造上較為困難,價格也貴於CFC-l2,而且較CFC-l2更須常更換。另外先前使用的冷凍設備也不適用HFC-134a。杜邦公司於一九八八年九月聲稱,一九九0年德州的Corpus Chisti公司將會使HFC-134a的製造商業化。這一重大取代CFC-l2的步驟象徵四0%的美國氟氯碳化物市場會被此化合物所替代。而用作塑膠發泡劑的CFC-11,暫時所提出的替代品為HCFC-22。此化合物一般家庭的冷氣機已有使用,但並沒有CFC-11的熱絕緣性質,所以其未來的應用將受到更多的限制。

CFC-113方面,杜邦公司於一九八九年三月聲稱,它已經發展出二種可能替換CFC-113的產品。氟氯碳化物通常用來當清潔積體電路板中精密零件的溶劑。CFC-113對金屬、塑膠,甚至纖維都有同等的清潔能力。CFC-113的使用也是氟氯碳化物家族中成長最快速的。另外較早於杜邦所提的聲明,美國電話與電報公司和佩多芬公司宣稱它們已經參與一項關於清洗電路板環境安全溶劑的研究發展計畫,將研發一種新且優於CFC-113與其他含氯溶劑的產品。此項產品命名為BIOACT(註冊號EC-7),它包含了一些可由天然植物如柑橘類果皮或樹幹中萃取的物質。但用此項新產品取代CFC-113則另外需要新的程序與清洗電路板的裝置。另外,世界最大氟氯碳化物消耗公司,美國AT&T---此公司每年消耗二百萬磅的CFC-113---於一九八九年八月一日指出,其將於一九九四年終止使用任何破壞臭氧層的化合物。其他類似的通信公司如加拿大Northern Telecom Inc.與日本的Seiko Epson也都公開發表聲明,將大量減低氟氯碳化物為溶劑的使用。

CFC-11、CFC-12和CFC-113此三種廣泛使用的氟氯碳化物都具極特殊的性質與好處。例如:低沸點且高蒸氣壓,此特性使它們成為良好的冷媒與噴霧器中的推進劑。在平地時,它們都是無毒的化學品,其化學反應性亦相當穩定,所以與它們接觸到的物品都不會被腐蝕;在正常的壓力下與它們接觸的物質皆會為其所潤濕。因此它們成為清洗電路板中微細孔洞的最佳選擇。況且很多替代品其工業性質均遜於氟氯碳化物,亦較為不耐用,甚至還須設計更多的設備來使用。這些替代品在低壓下易於分解,但對臭氧層較不具威脅。然而,工業界與環境保護署則警告,人類曝露在這些替代品之下將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一九八九年環境保護署的氟氯碳化物與海龍的取代研討會上,一
位與會的人士便提出替代品可能引發的問題,如酸雨。所以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完全安全的替代物,而不是另一種可能對人類有害或使氣候突變的危險替代品。

三、臭氧層是如何被破壞的?

一九七0年代早期,人們首次懷疑氟氯碳化物會移動至較高的大氣環境並且會破壞臭氧層。一九七四年,在一本重要的科學期刊中,有一篇文章提出:縱使氟氯碳化物在較低的大氣環境中非常安定,氟氯碳化物在較高的大氣環境中卻會分解,並且會釋自臭氧分子斷裂的氯原子。

到了一九七八年,由於環境團體不斷的施壓,美國開始禁用含氟氯碳化物的罐裝噴霧產品。當時,噴霧產品約佔全美國氟氯碳化物市場的半數。加拿大、挪威和瑞典禁用了至少九0%以氟氯碳化物為噴出劑的噴霧產品,但是,其他大多數的國家並未採取類似的禁用措施。到了一九八0年代中期,冷凍、清潔藥劑和發泡性硬隔熱板的國際場有所成長,因而抵消了禁用噴窮產品所減少的氟氡碳化物使用量。全球氟氯碳化物使用量逐年增加,而且在一九九0年代會增加得更為快速。

雖然一九七八年對噴霧產品氟氯碳化物噴出劑的禁令終究並未減少氟氯碳化物的生產和銷售,但確實使人們對臭氧層破壞較不在意了;除了少數大氣化學家和環境主義仍舊注意這個問題。

一九八五年初,兩名英國的科學家具健證明了南極洲上方存在一個臭氧層破洞。他們的報告指出,由於臭氧居逐漸變薄,從一九七九年開始,南極上方每年春天都會出現一個破洞。一九八七年,位於南極洲上方臭氧層核心的所有臭氧事實上都消失了,整個南極上空臭氧的平均濃度下降了五0%。這個令人驚訝的現象是南極洲特有而且主要是季節性的嗎?

美國太空總署在一九八八年三月召開了一次國際性的科學討論會,會中報告指出整個地球上空的臭氧層都逐漸地受到破壞,不只是出現在南極地區的上空而已。此外,受破壞的程度正以原先假設約二到三倍的速率進行,破壞的程度與位置隨著緯度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九六九年到一九八六年之間,高緯度國家中人口最密集的幾個地區歐洲、美國和蘇聯,其大氣中臭氧的濃度每年減少三%,而每年冬季減少四.七%。

一九八九年初,大氣科學家發現,北極上空臭氧層存在與南極上空相同的氯和溴的化學作用。這支遠征北極的隊伍有助於我們對兩極的雲層化學和含氯分子如何破壞兩極上空臭氧的了解。例如,從汽車空調系統洩露出來的含氯分子,和維修電冰箱時所排放出來的氯分子是如何破壞臭氧層。

氟氯碳化物和海龍上升至同溫層,日光將它們分解,再出旋風將分解後的化合物往北吹到北極。這些化學物質附著在北極上空形成的結晶雲層,然後停留在緩慢移動的旋風中:這種旋風在冬季時形成,春季時則消失。極地同溫層的冰雲為氟氯碳化物和海龍創造了破壞臭氧的理想條件。極地寒冷陰暗的冬季裡,冰雲捕捉並去除大氣中的氮化合物,否則這些氮化合物將會阻礙臭氧的破壞。當春天陽光再次照耀時,氯分子和溴分子與臭氧快速地反應,每一個氯分子或溴分子足以破壞數十萬的臭氧分子。

圖一顯示南極上空的臭氧洞,是美國太空總署一九八六年春季所拍攝的。圖中央顏色最淡的區域表示總臭氧濃度極低,大部份位於南極大陸的上方,面積大小和美國差不多。

亂雲七號衛星自一九七九年開始即每天對整個地球進行掃瞄,讀取同溫層中的總臭氧濃度,這些太空數據再出美國太空總署處理成一張一張的照片,呈現北半球和南半球總臭氧的分佈情形。這些照片中的地球,是精緻地蝕刻上大陸,而且鍍上許多代表區域性臭氧濃度的彩色條紋,就像藝術作品的條紋一樣。觀看一張張照片之間顏色的變化與混合,感覺像是宇宙的萬花筒。

令人訝異且難過的是,這些由亂雲七號衛星的數據所得到的照片,顯示出同溫層臭氧在一九七九到一九八八年之間驚人的損耗,要不然它們將是令人注目的收藏品,有著地球、大陸和變換顏色的色譜。

一九七九年三月,照片中的北半球顯示出高緯度地區是臭氧濃度最低的地區,周圍繞著一圈淡藍色的條紋。美國太空總署在全球臭氧報告中指出,一九八七年三月的照片顯示中緯度地區之上的藍色條紋變粗,圖示出北半球上空臭氧的損耗情形。一九七九年十月,南半球的照片顯示出南極上空已形成一個臭氧洞。一九八七年十月,南半球總臭氧濃度的照片顯示出臭氧洞的面積大大地增加,約和南極大陸一般大小,它的中心是一塊深色的區域,代表迄今所見最低的臭氧濃度值。

在一九八九年一年之內,全球達成了共識,認為表二所列的那些氟氯碳化物和海龍是造成同溫層臭氧如此劇烈變化的主因。氟氯碳化物和海龍在製造、使用和處置的過程中釋放或洩漏到空氣中。有些產品直接地排放氟氯碳化物,像噴霧產品和溶劑;其他的,像硬胺酯泡棉,將氟氯碳化物氣體捕捉在小洞之內,除非泡棉被破壞或處置,否則氟氯碳化物氣體將可在數十年之內保持原封不動。由於它們很穩定,氟氯碳化物可以在大氣中停留數十年,再往上移至低大氣層內:吸熱成為溫室氣體,然後繼續往上移至更高的大氣層內。

在同溫層內,氟氯碳化物和海龍與紫外線光起作用。氟氯碳化物損失一個氯原子;海龍損失一個溴原子。這些釋放出來的原子與由三個原子組成的臭氧反應,將臭氧分子破壞。一個氯原子在變成不具活性或從大氣中消失之前,可以破壞多達一百萬個臭氧分子,溴原子對臭氧的破壤性比氯原子更大。

即使全世界立即停止使用氟氯碳化物和海龍,臭氧層的破壞仍將持續數十年。因為每一個氟氯碳化物分子從地面移動到臭氧層的平均時間為二十年到五十年之間,而氯原子在臭氧層中的停留時間將遠比這段時間長。過去所排出的氟氯碳化物和海龍仍然在大氣中朝著臭氧層移動。現在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是數十年前從噴霧罐中、故障和棄置的電冰箱與空調設備中,以及測試滅火系統時所釋放出來的。

今天使用的氟氯碳化物和海龍所引起之南極上空臭氧層的破壞,將會持續到二十一世紀。自然資源保育委員會估計,即使立刻全面禁用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臭氧層的復原也將需要一個世紀以上的時間。

基於對政府和工業界緩慢行動的現實指望,其他預測則更為悲觀。兩百萬噸含有氯和溴的物質,仍然存在地面上,或隱藏在隔熱泡綿、機械設備、廢棄的汽車和滅火設備中。在目前過於樂觀的管制計畫下,看守世界雜誌警告,高大氣層中氯的濃度到了二0七五年預計會成長兩倍;而溴的濃度也將成長的非常快速。

四、臭氧層破壞對環境的影響

在七0年代的前期,詹姆斯.拉夫拉克博士發明的敏銳儀器附有電子捕捉偵測器的氣體層析儀,讓化學家能夠偵測到上氣層中極少量的化學物質。他們很快地就提出一個假設:噴霧器中的一種化學成份會破壞上氣層中的臭氧。環境科學家開始提出善告:由於大氣層中的臭氧分子受到破壞,臭氧層正逐漸地變薄,會讓更多的紫外B線(UV-B)照到地球的表面(UV-B是一種對生物更有害的紫外線波長)。

UV-B射線會破壞DNA,造成基因的缺陷:而且被認為和人類及動物的免疫系統的減弱有關。研究顯示,UV-B會損壞穀物、漂流的魚卵、需要陽光的昆蟲幼蟲以及浮游植物---那種作為海洋食物鏈基礎的顯微鏡下的植物。浮游生物開始了龐大的海洋生命網,包括了:吃浮游生物的魚,如鯡魚;還有吃魚的魚,如青魚、遠洋烏賊、還有大鯨魚牠們吃魚、小蝦和浮游生物。熱帶海洋所含有的這些微生物遠少於其他緯度的海洋。部分的原因,是這些緯度的地區有較多紫外線。

曬黑的、變粗的、和起皺的皮膚都是由於紫外線的緣故。大氣中臭氧量的減少,會導致淺膺色人種皮膚癌的機率增加、及更多的白內障。皮膚病學家已經證明melanoma大量增加。melanoma是一種如果不妥善處理則可能會致死的皮膚癌。他們估計:臭氧層每減少一%,則增加二%的皮膚癌的發生可能性。一九八九年的美國皮膚病學會年會報告,現在皮膚科醫師常在年輕的患者身上發現皮膚癌。然而只在幾年前,melanoma還被規為是一種年老者的疾病。根據紐約大學醫學院皮膚學的臨床助教授李吉博士的報告,melanoma的診斷約佔全美國人的一二八分之一,從一九三五起,大約增加了十五倍。不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增加率最高的都是年輕人,使得皮膚病理學者懷疑,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於大氣中的臭氧減少所致。美國環境保護暑預測,如果再不對日漸變受薄的臭氧層進行補救的行動,在未來八十年內,美國將會多出超過一億健五千萬的皮膚癌患者。

使用電腦的模擬,科學家計算出以現在臭氧層耗竭的速率,會導致在未來四十年內,多出五%到二O%的紫外線---其中多是UV-B的波長---照到人口稠密的地區。再不採取停止且扭轉此越勢的行動,其結果將威脅到陸地及水生的生態系統及人類的健康。破壞臭氧層也會關係到其他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和大氣中的臭氧產生反應且耗盡臭氧的那種化學物質同時也是一種很強的吸熱物質。它們像氣體一樣地釋放到大氣中,是導致溫室效應和全球溫暖化的顯著因素,大約佔了所放出熱中的一五%到二0%。其次,臭氣層的耗竭會惡化區域的空氣污染。雖然臭氧屠是地球生命的必需,但是在地表上,臭氧卻是一種危險的污染物。換句話說,臭氧是有利還是有害,要看它所在的位置而定。

煙霧中的主要成分---地表層的臭氧會阻礙了穀物和樹木的生長、限制了能見度、並且損害了肺部的功能。由於紫外線的增加會加速產生煙霧的光化學反應,所以,破壞上層的臭氧層會使地表的臭氧量增加。

在地球的上氣層形成一層獨特的臭氧層,讓生命能從海洋遷移到陸地;或是大氣的動力,持續地補充臭氧在一個可維持生命的水平;這二者都由於一些破壞臭氧的化學物質而陷入險境。最近,快速增加的化學物質廢棄物,今人聯想到懲罰地球的全球溫室效應。

幾年前,當臭氧層的枯竭脫離推論,成為無可爭論的科學事實,美國內政部長唐納德.候德爾的秘書處就建議:戴太陽眼鏡、帽子、塗防礦油來對抗這日益增加的紫外線。這種把全球性問題細微化,就算在當時,也是荒謬且極具諷刺性。在今天,如此的回答已經變成一種羞恥,很快的,整個工業發展的世界,會被南極圈上空臭氧層的破洞這個意象所震驚!突然地,政府漸漸地從貿易保護政策朝向國內的工業和工業發展;他們召開戲劇性的國際高峰會議,。並且達成限制使用此種有罪的化學物質的協議。但是這些協議要用來拯救正在變糟的臭氧枯竭,在協議書的黑水變乾、成為新聞之前就已經過時了。兩個同時發生而且相連的環境危機---臭氧層的破壞和全球溫暖化,已經激起全世界的政府朝無關核能及有毒化學物質恐慌的方向去做。

五、拯救臭氧層

經過數年艱鉅及激烈的談判後,一九八七年的九月,美國及其他二十三個國家簽署了「蒙特婁議定書」---一份國際間對臭氧層問題的協議。議定書中規定將氟氯碳化物的生產凍結在一九八六年的規模,並在一九八八年前於工業國家中減少五0%的製造,以及凍結海龍的生產。政府及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甚少激烈地採取行動,因此,蒙特婁議定書的公佈是全球行動的一個重要步驟。

就在議定書簽署後不到一個月的某天,亂雲七號衛星在南極上空的臭氣層拍攝到目前所能偵測到的最大破洞。一九八八年的春天,美國太空總署發表「全球臭氧趨勢報告」,顯示出全球的臭氧層並不僅止於在一般宣稱的南北極地區的上空有被侵蝕的現象。報告中進一步指出,全世界目前已遭受到比蒙特婁議定書中所預期的,在西二0五0年臭氧損失量還大的量。

關心大氣污染的環境主義者相信,蒙特婁議定書中對氟氯碳化物的逐步汰換,其實是太少,而且似乎也晚了點。一九九八年之前,若僅有五0%的氟氯碳化物被裁減。臭氧層將持續而穩定的變壞。「全球臭氧趨勢報告」已證實了這項推測,因此對蒙特婁議定書所設定目標的評語是:過時的。

一些已開發的及開發中的國家,對這項新的壞消息的反應是將減產氟氯碳化物的預訂日期提前。一九八九年約二月底,歐洲共同體的十二個國家宣示在本世紀末將廢除毒害最大的氟氯碳化物的生產。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亦計畫了一項國際協議以達到此一相同目標。同年五月,在聯合國的發起下,八十個國家代表齊聚赫爾辛基,正式通過一項宣言,其中同意儘早將蒙特婁議定書中列管的化學物質逐步汰換,但是絕不晚於西元兩千年。在同一會議中,一些國家要求將其他會使臭氧耗竭的化學物亦包括在內,例如海龍、氯仿和四氯化碳。截至目前為止,這些行動都只是逐步汰換的理論背書而已;但是,即使是新的背書,做得都還尚嫌不足。

瑞典是第一個跨越書面背書,且加速進行廢除使用氟氯碳化物時間表的國家。一九八八年六月,瑞典國會通過在一九九五年禁用氟氯碳化物的立法。經過與工業界廣泛的討論後,瑞典政府訂定逐步汰換冷凍滅菌劑和在一九八八年以前仍可繼續使用氟氯碳化物噴霧劑的時間表,其用於包裝的年限為一九八九;溶劑及泡綿的使用年限為一九九一年,其用於硬泡綿、乾洗及冷卻劑的最晚年限為一九九四年。如果有可能在期限前逐步汰換任何的使用模式,瑞典的工業界是不得不如此做的。瑞典使用氟氯碳化物的量,其實僅佔全世界的一%使用量,所以對其他的國家而言,尤其那些大宗使用者,是急需將瑞典視為主要典範來學習追隨的。

美國是臭氧層最大的破壞者,在世界主要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品生產中,美國就占有三0%的量。環境主義者要求環境保護署制定法規,以期在一九九0年代中期可以完全停止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製品的生產;並立即促成當今氟氯碳化物使用者的回收使用。一九八八年末,環境保護署獲致結論,將在一九九八年前達到蒙特婁議定書中要求的減產五0%;但即使如此,仍然無法使氟氯碳化物中所釋放,對臭氧層具破壞力的氯之總量維持穩定。環境保護署要求儘速完全地禁用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品,並將一種工業上常用的溶劑---氯仿---也列入名單。環保團體呼籲立即採取行動,並籲請美國政府不要再等待另一個新修訂的蒙特婁議定書,而應百分之百禁用所有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品。

台灣一直到一九九二年試圖成為蒙特婁議定書的協約國,全國才「後知後覺」的注意到這個問題。汽車冷媒的價格漲了五倍,家電業也即將漲價,連基隆港與高雄港都查到數十萬噸的走私氟氯碳化物。我們也警覺到,如果台灣不遵守國際公約,我們的貿易極可能遭到全面杯葛。

諷刺的是,台灣就在全球禁止興建氟氯碳化物工廠最後期限,由政府以「獎勵投資條例」通過台塑公司的末代工廠:當時,高雄縣居民與環保團體曾基於國際環保而極力反對,可惜,沒有環保意識的政府,加上唯利是圖的企業主硬是闖關。

環境主義者、工業界及政府中的每一個人都同意,仍然要數年的時間,替代的化藥物品才能廣泛的取代氟氯碳化物和海龍。在此期間,我們必須即刻在各地方以回收再製為起點,以限制使用中的放射物,並以實際行動爭取到不含有害臭氧層化學物的產品。環境主義者確信,氟氯碳化物與海龍的放射物可以藉氟氯碳化物的回收再製,與替代化學物的使用而降低極高的百分比;甚至有一說可降低達九0%。

我們可藉由對噴霧罐中的氟氯碳化物促進劑設立法規,及回收自溶劑中蒸發與常自冷凍系統漏到大氣裡的氟氯碳化物,做到氟氯碳化物放射物的徹底減量。回收計畫必須結合一個積極的五年計畫,就像瑞典所採行的:發展安全的替代化學物與工業技術。如此一個大規模、快速的計畫將會需要政府、企業及各社會團體的全力協助。

六、我們能做些什麼?

身處在海島,又是以貿易為主要生存命脈的台灣,實在有必要密切配合國際社會的腳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今世界,每個國家,每個個人都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更不能置身事外。在面對臭氧層破壞的問題,我們在台灣可以嘗試的包括:

. 停用保麗龍餐具及其他製品,因為保麗龍製作過程用到的發泡劑是氟氯碳化物。

. 避免購買含有氟氯碳化物的物品。

. 要求國會對氟氯碳製造商課徵特別稅,因為在逐漸禁用的過程,廠商註定獲取暴利。

. 汽車、冰箱或冷氣含有氟氯碳,檢查它們是不是洩漏;如果必須重新添加,請找有冷媒回收設備的廠商(國內已開發成功,並推廣中)。

雖然到一九九六年就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但是大約還要等一百年,大氣層中的氟氯碳化物才會消失。有人說,天空最能代表全球的互相依賴。如果我們能透過國際合作,解決天空的問題,我們才可能對人類的未來保持樂觀與希望。

七、結論

「看守世界」雜誌聲明,近來適用的技術和以較嚴格的標準來管理設備的運作、維修,會降低這種破壞臭氧的化學物質的散逸達九0%以上。這篇文章所提示的機會和世界性的關注與合作風潮可能會促使我們立刻採取行動:在家裡,在工作中,還有在我們的社區裡,幫助拯救這消失中的地球保護膜。許多大規模的污染現象擴及全球,以非單一國家所能處理,如無法自然分解的化學物質、放射性廢棄物、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靠全球一起來克服改進,地球只有一個,身存在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有責任維護這生存的環境,使的我們的下一代子孫也能夠也能夠繼續生存在環境良好的空間。


八、參考資料

1.未來的地球                                 羅玲妃等譯 1997

2.地球的權利                                 李莉文等譯 1993

3.牛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