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是亞歐黏合劑

 

東南亞是溝通亞歐的重要橋樑﹐推動兩區合作發展知識經濟。

 

四年前由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倡導而在曼谷召開的亞歐峰會﹐旨在為兩大區域帶來經濟繁榮﹐讓亞洲和歐洲的人民共同受益。東南亞由於是溝通兩大洲的最重要橋樑﹐所以抱著積極推動、樂觀的態度﹐以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目前﹐除了印尼、泰國﹐東南亞經濟呈現強勁復甦的趨勢﹐有助強化東北亞與歐盟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加速本身、也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

 

早在一九九八年舉行的第二次亞歐峰會上﹐峰會就設立「亞歐信托基金」﹐協助在金融危機中飽受打擊的東南亞國家渡過難關。此次更決定為基金增加撥款﹐此舉除了加深亞歐峰會對東南亞的影響﹐也使東南亞一些國家實質受惠。

 

東南亞對推動亞歐攜手發展知識經濟也深具優勢。東南亞尤其新加坡等國﹐擁有不少高科技人才﹐正積極發展新經濟﹐歐洲則擁有資金、人才和技術﹐雙方合作有助於建設兩大洲電子商務區域﹐不斷拓展亞歐在資訊科技領域的合作。

 

美國透過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加強了美國同亞洲的關係。亞歐峰會的建立和正常化﹐將是對美國強勢力量的一種分化和抗衡﹐東南亞也將增加發言權。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表示﹐在峰會上進行對話﹐最終目標不在於消除彼此歧見﹐而是建立起一種互信﹐這是協助亞歐將來進行政治層面頻繁對話的重要基礎。

 

參加亞歐峰會的二十五個國家之中﹐東南亞儼然是黏合劑。在此模式下舉行的峰會﹐勢必對加強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合作、促進凝聚力、維持區域和平秩序﹐都將帶來正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