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台灣經濟未來發展 應以服務業為導向

 

  中時電子報 03:20

 

 陳碧芬/台北報導

 

 多位中研院財經院士與經濟學者,十二日在經濟發展研 討會上,認同政府及其延續性的財經政策,是台灣經濟 長期平順發展的重要因素,從台灣經驗分析兩岸經濟的 比較,確實有其學術價值,國際學者並進一步建議台灣 的未來,應朝國際化與服務業兩大方向前進,以厚實台 灣的國際競爭力。

 

 為向中研院財經院士、經濟所創所所長邢慕寰表達紀念 之意,中研院經濟所十二日主辦「紀念邢慕寰院士經濟 發展研討會」,由院士于宗先主持,邀請院士鄒至莊、 台大教授施建生、中經院董事長謝森中、康乃爾大學經 濟系教授萬又、前世界銀行資深研究員華而誠等數十 位國內外經濟學者,就台灣與兩岸三地經濟發展,與近 代財金政策,發表二十多篇重量級學術論文。

 

 院士鄒至莊在研究兩岸經濟成長的相關統計數據中,發 現台灣的人力資本和資金市場,自五○代的躍升成長開 始就逐步建置,及至九○年代一系列相關的周邊環境均 堪稱完備。但中國大陸因早期發生文化大革命,無心於 經濟發展,遲至一九九三年才開始有資本市場的形成, 凸顯出兩岸經濟在同一時期的不同面相。

 

 鄒至莊亦指出,台灣自一九八七年經濟成長率有減緩趨 勢,其中部份因素來自於勞動力參與減少一半,但中國 大陸卻在同一時期以大量勞動力投入,對經濟成長率帶 來助益。他說,有朝一日若中國大陸同樣發生勞動力大 幅減少時,也就是經濟成長減緩的一天。

 

 康乃爾大學教授萬又瑄則指出,邢慕寰教授生前從學術 研究多方證實「內生成長理論」,映證透過投資確可鼓 勵經濟成長,因此政府可以從政策推動,以獲得經濟成 長的最終目的。他認為,國際經濟學界對台灣和香港的 了解,邢慕寰的相關研究扮演穿針引線的功勞,也讓國 際間了解政府角色在台灣財經政策上的一貫性。

 

 前世界銀行資深研究員華而誠則認為,從國際組織角度 分析台灣,長期以來經濟表現一直是穩定中成長,九七 年東亞經濟危機時期,台灣不僅沒有受傷而且經濟成長 相對居高,才真正令國際間刮目相看。他表示,站在現 在這個轉型的關口,台灣要看清未來的發展方向,讓台 灣更加國際化,並朝服務業發展,是兩項值得成為重頭 戲的建議。

 

 華而誠並進一步提出策略性作法,認為台灣首先要先克 服本土市場過小的問題,把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納入市場 胃納量,善用其生產資源,行銷其內需市場。其次,在 發展全球化中要有自我主張,也就是要以本身為主幹向 外延伸到地球村。知識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李誠建議, 台灣在服務業的未來發展,可以分野出消費性與製造業 兩類,他認為,台灣在後者的發展機會大過於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