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學門

--亞太經濟--

Asia-Pacific Economies

 

壹、 授課教師:林欽明研究室:驚聲大樓T1118/1119;電話:2621-56562170;傳真:2629-9174;教學平台:http://tsp.ec.tku.edu.tw/113922qp;個人網頁:http://mail.tku.edu.tw/113922; E-mail: 113922@mail.tku.edu.twOffice hours: 星期二 10:00-12:00; 星期三 14:00-16:00; 星期五 14:00-16:00

貳、 課程學分2學分

參、教學目標與範圍:

針對亞太地區重要經濟問題,其起源、發展及解決途徑,讓學生有個通盤的認識與了解。課程主要著重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區域各國的經濟情勢與發展,包括經濟體制、產業狀況、政府政策、人力發展、金融與資本市場概況等等;第二部份為特定經濟議題,包括生產、貿易、金融、貨幣關係以及區段主義等等。對於諸如:亞太快速經濟成長是否能持續下去?東亞金融風暴對區域企業的影響如何?區域經濟合作的趨勢?東亞經驗又是怎麼回事?嘗試做一番說明與探討。對區域裡已開發國家、新興工業國家、資源豐富國家,分別與整體做一個檢視與比較,他們相互的關係,對區域的意涵與影響,乃至與全球的關聯性。不會特別針對個別經濟體做探討,不過將鼓勵學生進一步對某特定國家做析。

肆、 授課方式:課堂講授及討論,搭配以多媒體展示

伍、課程綱要:

第一部份 概觀

一、       概論

1.        何為亞太/東亞?

2.        政府與市場

3.        經濟成長與政治體制

4.        整體概觀

二、       東亞政經體系

1.        日本政經體系

2.        東亞小龍政經體系南韓、臺灣與新加坡

3.        東南亞政經體系

4.        轉型經濟政經體系

第二部份 東亞的興起與衰落

三、       中華世界秩序

1.        世界秩序

2.        東亞貿易

3.        比較政治經濟中、日、韓、東南亞

4.        超越歐洲模式

四、       現代帝國主義

1.        西方帝國主義

2.        日本帝國主義

五、       東亞奇蹟(學期報告題目提交截止)

1.        東亞政經戰後的轉變

2.        東亞奇蹟

3.        東亞政經的區域面向

4.        美國與東亞

六、       亞洲金融危機

1.        追溯與解釋金融危機

2.        因應危機

3.        危機的後果

4.        危機的政治經濟學

第三部份 亞太經濟議題

七、       東亞之生產

1.        世界的「工廠」

2.        生產的區域化

3.        東亞的公司

4.        生產之國內政策

八、       東亞之貿易

1.        東亞貿易型態

2.        東亞貿易策略

3.        世界市場

4.        東亞區域與貿易

九、       東亞之金融

1.        東亞金融體系

2.        東亞金融政策

3.        全球金融與東亞

4.        東亞區域與金融

十、       東亞貨幣關係

1.        東亞匯率政策

2.        全球貨幣體系與東亞

3.        東亞區域貨幣體系

十一、東亞區域主義

1.        東亞區域化

2.        東亞區域主義

3.        區域主義的政經意

陸、參考資料:

1.        小川政道,薄田雅人/,賴青松譯。2000亞洲經濟該何去何從。》三重:新雨552.3 /8477 (TKU)(指定參考)

2.        大前研一著;顧淑馨譯。2005全球舞臺大未來。》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出版公司。552.1 /8745-1 (TKU)

3.        尹啟銘。2006斷鏈:前瞻台灣經濟新未來。》台北:天下雜誌。552.2832 /8666-2 (TKU)

4.        索托(Hernando de Soto);王曉冬譯。2001資本的密:為什麼資本主義在西方成功, 在其他地方失敗?》臺北市:經濟新潮社。552.097 /835.2 (TKU)

5.        錢為禮、施振榮、朱博湧,顧淑馨譯。2005雄霸亞洲(亞洲成長策略)。》台北:天下雜誌。494 /8523.41 (TKU)(指定參考)

6.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4PECC論叢2004 : 全球化與亞太經貿整合風潮。》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HC 412.P23 2004 (TKU)

7.        包爾斯,計葵生,黃偉權。2004。《亞洲銀行新未來》,版2。台北:時報出版。562.93 /8735 (TKU)

8.        長谷川慶太郎著,汪仲譯。1998亞洲金融風暴--世紀末經濟危機。》台北:時報文化。561.93 /8767 (TKU)(指定參考)

9.        里斯本集團(The Group of Lisbon)2001競爭的極限。》台北:正中書局。552.1 /8554.3 (TKU)

10.    科特勒, 菲利浦等; 羅漢等譯2002科特勒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造。》台北:商智文化。552.3 /8556-1 (TKU)(指定參考)

11.    寇勒、卡塔加亞,劉世平譯(Philip Kotler and Hermawan Kartajaya)2001亞洲新未來。》臺北市: 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552.3 /8756 (TKU)(指定參考)

12.    Jagdish Bhagwati;周和君譯。2007全球化浪潮。》台北:五南。(TKU)

13.    Wan, Ming. 2008.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ast Asia: Striving for Wealth and Power. Washington, D.C.: CQ Press.

、各主題參考書目

一、        概論

里斯本集團(The Group of Lisbon)2001。「創造全球一體的世界。」《競爭的極限》台北:正中書局第一章,18-31, 38-47, 64-67552.1 /8554.3 (TKU)

蕭全政。2001全球化下亞太政治經濟發展之前景。〉《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4(6),期2826月,頁22-28)

Graham, Carol. 2001. "Winners and Losers Perspectives on Globalization from the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Brookings Review, 19(4), Fall, 22-25.

Streeten, Paul. 1996. "A Global Game of Winners and Losers." Paper Prepared for the Local Libraries: Global Awareness Project, a partnership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Global Learning, Inc., with support from the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ttp://www.globallearningnj.org/global_ata/A_Global_Game_of_Winners_and_Losers.htm).

Wells, David H. 2004. "Beyond Stereotypes: Globalization's Winners and Losers." ARF Reporter, 21(2) (http://www.aliciapatterson.org/APF2102/Wells/Wells.html).

二、       東亞政經體系

豬口孝著;賴郁君譯 (2005)經濟大國的國際責任。〉於日本:經濟大國的政治運作(臺北市:月出版社), 93-117574.31 /8654 (TKU)

日本經濟新聞社 (1995),第一章,「世界中的亞洲經濟」,頁9-34

天兒慧著;劉靜貞譯 (2005)。〈亞洲社會主義大國的動向〉。於中國:蛻變中的社會主義大國(臺北市:月出版社)208-26573 /8773 (TKU)

Radelet, Steven, Jeffrey Sachs and Jong-Wha Lee (1997). "Economic Growth in Asia." Paper prepared as a background paper for 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s study Emerging Asia: Changes and Challenges, July.

孫震。1996臺灣在亞太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中國商銀月刊》,15(6)6月,頁1-9

錢為禮、施振榮、朱博湧;顧淑馨譯。2005從策略觀點看亞太地區。〉《雄霸亞洲(亞洲成長策略)》台北:天下雜誌,第1章,23-60494 /8523.41 (TKU)

三、       中華世界秩序

哈瑞森(Harrison, Lawrence E.);黃葳威譯 (1993)台灣與韓國:儒家思想的企業化力量。〉於強國之路:文化因素對政治、經濟的影響 (臺北市:正中書局)87-136552.1 /8557 (TKU)

哈瑞森(Harrison, Lawrence E.);黃葳威譯(1993)日本奇蹟:從明治維新開始。〉於強國之路:文化因素對政治、經濟的影響(臺北市:正中書局)139-72552.1 /8557 (TKU)

Dhanapala, Jayantha. 2006. "New Opportunities for Asia: Driving Growth to the Next Level." Statement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2006 of the Boao Forum for Asia, 22-23 April (http://www.boaoforum.org/CPF/News_ShowContent.asp?Seq=2005000541).

何清漣。2003。《中國的陷阱》。臺北市:臺灣英文新聞公司。552.2 /8736.4 (TKU)

科特勒, 菲利浦等; 羅漢等譯2002困境中的亞洲。〉科特勒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造第二章,45-69

四、       現代帝國主義

陳光興 (2002)。〈《帝國》與去帝國化問題於哈德(Michael Hardt), 納格利(Antonio Negri)作;韋本, 李尚遠譯,《帝國》(臺北市商周文化事業公司)23-42571.27 /855 (TKU)

鄂蘭(Hannah Arendt)原著;林驤華譯(1995)。〈資產階級的政治解放〉。於《極權主義的起源》,第五章,203-47571.76 /8875-1 (TKU)

布哈林 (Bukharin, Nicholai);呂智明譯 (1988)。《帝國主義與世界經濟(臺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第8-10章,99-121552.1 /8547.2 (TKU)

佘羅(Lester C. Thurow);楊雯(1999)。〈新世界的發現〉。於經濟探險:面對未來挑戰的方針(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85-125552.1 /855 (TKU)

中村哲 (2005)。〈東亞資本主義形成史序說〉。中村哲主編 ; 王玉茹, 林滿紅監譯,《東亞近代經濟的形成與發展》(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27552.37 /8634 (TKU)

木昌之著;胡慶山譯(1994)。〈選擇性「開放」與部分「改革」〉。於北朝鮮:社會主義與傳統的共鳴(臺北市:月出版社)236-62574.328 /8775 (TKU)

五、       東亞奇蹟

曾雪如 (1994)東亞經濟奇蹟--政府扮演的角色。〉《自由中國之工業》,81(6)6月,頁27-32

屋太一著;謝森展譯 (1988)。〈日本型組織的優點及破綻〉。於《強者的條件》(臺北市:創意力文化事業公司),第九章,265-94552.1 /8547.2 (TKU)

寇勒、卡塔加亞(2001),第二章,「追尋經濟永續成長」,頁66-102

科特勒, 菲利浦等; 羅漢等譯2002吸引新居民。科特勒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造。》第十二章台北:商智文化355-69 . 552.3 /8556-1 (TKU)

錢為禮、施振榮、朱博湧;顧淑馨譯。2005人力資源管理。〉《雄霸亞洲(亞洲成長策略)》台北:天下雜誌,第10章,305-23494 /8523.41 (TKU)

長谷川慶(1998),第三部第三章,「獎勵投資,努力世界化」,頁75-82

紀思道, 伍潔芳著;林添貴譯(2003)人生第二春。〉《東方驚雷》臺北市:時報文化7171-94552.3 /8555 (TKU)

六、       亞洲金融危機

趙必孝、陳榮德。1999我國因應亞洲金融風暴之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企銀季刊》,23(2)10月,頁53-63

寇勒、卡塔加亞(2001),第一章,「亞洲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頁22-63

于宗先 (2001)。〈東亞金融危機概論〉。於于宗先、徐滇慶主編從危機走向復甦:東亞能否再度起飛 = From crisis to recovery : East Asia rising again(臺北市: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1-20561.93 /8527 (TKU)

Lim Hua Sing (2001)。〈日本泡沫經濟與亞洲〉。於于宗先, 徐滇慶主編, 從危機走向復甦:東亞能否再度起飛 = From crisis to recovery : East Asia rising again (臺北市 : 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21-32561.93 /8527 (TKU)

紀思道, 伍潔芳著;林添貴譯(2003)亞洲金融風暴。〉《東方驚雷》臺北市:時報文化5113-34552.3 /8555 (TKU)

李榮謙、游淑雅。2000亞洲金融危機:政策反應、展望與啟示。〉《國際金融參考資料》,454月,頁15-26

七、       東亞之生產

尹啟銘。2006全球化下的策略思維。〉斷鏈:前瞻台灣經濟新未來》(台北:天下雜誌,第6章,215-52552.2832 /8666-2 (TKU)

Chew, Soon Beng and Rosalind Chew2001全球化對東南亞經濟市場勞資關係的影響。〉《勞資關係》,20(7),期23511月,頁6-19

手島茂樹 (2005)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於蔡瑋主編;柯玉枝副主編, 東亞與台、日、中的新形勢 (臺北市: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47-70578.19307 /845-2 (TKU)

長谷川慶(1998),第三部第二章,「低薪資的魅力」,頁71-74

張純萍、曹玉明。2004「投資東南亞政策」與臺灣產經發展的關係。〉《企銀季刊》,27(2)4月,頁205-15

寇勒、卡塔加亞,劉世平譯(Philip Kotler and Hermawan Kartajaya)2001跨國企業的3C方程式。〉《亞洲新未來》臺北市: 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第七章,248-65552.3 /8756 (TKU)

顧瑩華。2002金融風暴後商在東南亞的投資概況。〉《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1812月,頁1-10

八、       東亞之貿易

陳章真。2000為因應我加入WTO赴東南亞投資農企業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37(2),期1446月,頁155-88 (http://cset.cier.edu.tw/h/645I中文摘要.doc)

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2006未來20年亞洲經貿的重要變遷。〉118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olicy/policy_06_014.htm)

蔡宏明。1999APECWTO談判的互動影響。〉《貿易雜誌》,期3810月。

黃登興。2000從全球經濟局勢看東南亞經濟前景。〉《東南亞投資》,1512月,頁1-8

吳秀玲。2001日本對東亞直接投資之分析。〉《經濟前瞻》,779月,頁87-94

九、       東亞之金融

小川政道,薄田雅人/,賴青松譯。2000面臨考驗的亞洲經營。〉《亞洲經濟該何去何從》,第一部,頁2-19, 34-51

張光平 (199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亞洲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中的貨幣基金援助計畫。收錄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亞洲金融危機》River Edge, NJ: 八方75-91562.48 /8765 (TKU)

渡邊利夫 (2001)。〈亞洲經濟的優雅復興〉。於許鱗主編,《「激變世紀中的東亞」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日本文教基金會日本綜合研究所), 99-111561.9307 /8477 (TKU)

國際經濟情勢週報 (1997)國際貨幣基金會(IMF)資助韓國的紓困條件及衝擊。〉《國際經濟情勢週報》,第1216期,12-13

索托(Hernando de Soto);王曉冬譯。2001資本的密:為什麼資本主義在西方成功, 在其他地方失敗?臺北市:經濟新潮社,第一章,〈資本的五大謎團〉;第三章,〈資本之謎〉,17-32; 53-88552.097 /835.2 (TKU)

十、       東亞貨幣關係

紀思道, 伍潔芳著;林添貴譯(2003)殘酷的驅力。〉《東方驚雷》臺北市:時報文化6135-70552.3 /8555 (TKU)(指定參考)

包爾斯,計葵生,黃偉權。2004建立獲利思維:去蕪存菁。〉《亞洲銀行新未來》,版2,第1章。台北:時報出版。562.93 /8735 (TKU)

蔡鴻譯。2000亞洲資本市場之風險 (The Asian Bet)〉《證交資料》,4553月,頁18-24 (http://w3.tse.com.tw/plan/essay/455/Tsai.htm)

劉振林 (2006)。〈东亚货合作的框架与前景分析〉。於《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第三章,112-46

Harvey, Campbell R. and Andrew H. Roper. 1999. "The Asian Bet." Paper prepared for The First Annual World Bank Group-Brookings Institution Conference, March 26 & 27, Palisades, New York.

長谷川慶(1998),第四部,「流入亞洲的龐大資金」,頁83-114

十二、東亞區域主義

王文娟。2004東亞經濟整合發展現況。〉《經濟前瞻》,959月,頁88-91

陳一姍。2002亞洲經貿板塊重組,台灣在哪裡?〉《天下雜誌》,期264121

董沛哲2005南亞海嘯後亞太經濟效應。〉《電工資訊雜誌》,1724月,頁68-71

長谷川慶太郎著,汪仲譯。1998二十一世紀的世界與亞洲。〉《亞洲金融風暴-世紀末經濟危機》台北:時報文化,第八部,189-214561.93 /8767 (TKU)

劉邦典。2001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與其在東亞地區的定位。〉《研考雙月刊》,25(5),期22510月,43-54

蕭新煌、李明峻 (2005)變動的東亞與台灣之因應策略。〉蔡瑋主編;柯玉枝副主編, 東亞與台、日、中的新形勢 (臺北市: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47-70578.19307 /845-2 (TKU)

李存修。1999亞太地區金融市場之比較互動與整合。〉《科學發展》,27(4)4月,頁422-427

捌、成績考核:

       出席及參與(10%):學生在上課前必須先仔細閱讀指定資料,曠課超過兩次將會明顯影響學期成績。

       學期報告之課堂報告(10%):學生必須在課堂上簡短報告(十分鐘以內)其學期報告(見下),並於十分鐘以內回答同學的問題。

       繳交學期報告(30%):學生必須提交一篇兩千字以內針對亞太經濟特定議題的學期政策報告,分析特定問題的起因,並提出解決之建議。報告題目必須在期中考之前提出,並取得授課老師的核可。報告將於課堂上討論,並於上課兩天前公布於教學平台上。評分的依據為報告的內涵、分析的完整性、建議的可行性,以及課堂簡報資料的充分性與說服性。學生可提出三份草稿,以最後一份定稿作為評分之依據。截止日期將另行公佈。學期報告將視修課人數採分組方式進行。

       對報告之回應(5%):學生必須對其他同學的報告提出書面或口頭回應,回應必須在課堂報告當時或其後(一天之內)提出。

       期中考(20%)

       期末考(25%)